广东援建 “侨心居”建设巡礼活动在汶川举行

  •   发布时间:2009-04-30
  •  浏览量:1271

2300户受灾群众在国庆节全部入住新房


  本报讯(记者/林亚茗 雷辉 通讯员/沈卫红发自四川汶川)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汶川由广东侨胞和港澳同胞援建的“侨心居”已有785户落成。4月28日,省侨办和本报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和漩口镇举行了广东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援助汶川“侨心居”建设巡礼活动,广东省及13个有对口援川任务的市侨务系统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代表,省援川工作组负责人,四川省侨办主任周敏谦、阿坝州领导等参加了活动。本报向漩口镇赠送了200册图书。

  而活动举办地的漩口镇水田坪村、核桃坪村,是广东省最早启动的援建汶川“侨心居”,由中山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及广东省侨心慈善基金会共同援助,目前145户农房已全部竣工并完成验收。

  昨天,在由广东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援建的汶川水田坪村“侨心居”落成仪式上,省侨办主任吴锐成对“侨心居”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对我省各级侨务部门积极开展援助四川灾区重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感谢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倾情倾力支持抗震救灾。

  他表示,“家家有住房”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重建工作六大目标之一,也是当前灾区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去年11月16日,广东省侨办系统在这里举行汶川“侨心居”建设启动仪式,把饱含侨胞爱心的捐款用在灾区民居的援建工作中来,发起了援助汶川“侨心居”建设活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在金融海啸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仍慷慨解囊,他们所捐建汶川的“侨心居”已超过2300户,争取今年9月30日前全部竣工入住。遍布汶川的“侨心居”、“侨心村”,铭记着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大爱善举,记载着侨乡广东对汶川的大力支援。我省侨务部门在汶川灾区开展“侨心居”建设,既实实在在为我省援助四川灾区重建工作贡献了力量,又打响广东“侨”牌,凸显了侨务部门的作用,把侨胞、港澳同胞的爱心落到了实处。

  他还说,今年是广东支援灾区重建工作最关键的一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重建计划能顺利实现,让汶川所有受灾群众都住进新房。期望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继续关注和支持广东的援川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

  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杨凯山代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在仪式上致辞,对受灾群众居有其屋、安居乐业感到高兴和欣慰,并感谢广东省侨办、中山市援川工作组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爱心落到实处。他当场代表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向受助农户赠送1万元“侨心居”建设款。

    作为此次巡礼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本报从南方日报出版社和南方农村报筹集到一批农业技术和青少年教育的图书.

  “侨心居”记者手记

  一座连通捐助者和受助者的桥梁
 
  犹记得2006年那场南粤特大洪灾,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大量援助资金涌入灾区。“侨心居”的适时出现,为这些资金找到了真正的落脚点,直接沟通了灾区群众和海外华侨。也正是从那时起,“侨心居”这成为华侨慈善的最佳代表。

  根据2006年的计划,“侨心居”的捐助资金,在省、市政府补助的基础上,向每户补助5000元至8000元。可贵的是,重建的房屋被命名为“侨心居”,并遵照捐款人的意愿进行统一设计和施工,建纪念亭或纪念碑,铭刻资助人的名字或社团的名称。建成后,灾区还会将有关情况通报给捐赠人和社团。

  援助汶川地震的“侨心居”模式与3年前基本相同。经过多次深入“侨心居”的采访后,我们发现,命名为“侨心居”的做法绝不是所谓的沽名钓誉,也不会给受助者带来任何反感。大灾大难过后,“侨心居”的名头,真正将捐助者和受助者连接起来,让受助者看到每一分捐款都用在哪里,让捐助者明白自己的每一份心意都落向何处。

  正如这次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所反应的那样:我们看到了捐款,看到了房子,更为重要的是知道了谁帮助了我们。因此,“侨心居”越来越成为一个品牌,虽然很多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远隔万里,但“侨心居”让他们放心、让他们揪心;“侨心居”也越来越成为华侨善心的代名词,虽然来自五大洲、四大洋,但感激之情的宣泄总归有个渠道。

  本报记者 徐林

  广东援建“侨心居”巡礼见闻

  记者林亚茗 雷辉 通讯员沈卫红 发自四川汶川

  28日,我们的车队一驶近漩口镇,就看见“孙中山故乡广东中山市全力支持漩口镇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大红标语。这里是由我省中山市对口援建的点。

  汶川县漩口镇在去年地震当中,伤亡近5000人。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25日视察漩口镇时说“要让群众安居乐业,安居就是要把房屋建好,乐业就是要搞好农业,外出务工,办‘农家乐’,种猕猴桃,日子会越过越好。”我们在该镇所见所闻,情况正在向这个目标发展。

  新观念,由一丝一滴入心

  在镇委镇政府的简易办公房前,我们看到“侨心居”的规划图,这些房子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外表呈羌式风格,屋檐均饰以花边。广东中山市援助汶川工作组组长黄永林说,除了建设“侨心居”以外,中山市政府也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和村民活动文化中心等等,我们不但要帮助漩口人们重建新的家园,还要扶持他们打造致富的产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村民更新观念,也是关键的一环。例如有的村民为了节省建设经费,不愿意按规范打那么深的地基,中山援川干部便一家家上门做工作。还有的为了说服农民多种经济作物,去跟他们一笔一笔的算账,并扶持其种果种药材。

   当车队到来油碾村时,村民自发站到路边鼓掌。一位叫王蓉芳的大婶提着一袋煮鸡蛋,一一塞到广东客人手里。她握着澳门同胞林东的手说:“受灾之后我经常哭泣,但同胞的支持擦干了我的泪,真是心手相连。今年秋天,我等着你们到新房来做客。”83岁的林东先生,就是这个村的“侨心居”的捐款人。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了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平时在外务工的袁翠勇,今天也回来了。他原先住在山上,地震将他家夷为平地。他指指大型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的工地说:“我现在住在简易房,但我的新家今年9月应该可以住上。这是经过地质专家勘察,不是在地震带,会安全的。”除了在新的地点建起新的房子,他将来的生活习惯也会改变。当地农民过去都是人畜混住,而广东工作组要求新农村有新的文明环境,因此规划将各家养猪栏都建了山坡,并有粪便处理设施。另外,工作组为了令村民形成新的环保的生活和习惯,动员他们建立沼气处理系统。我们在一户办起“农家乐”的农民家看到,厨房洁净光亮,炉具冒着蓝色的火苗,曾经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的女主人陈茂云说,是政府支持我们建立沼气,使得我们可以少烧柴少砍树。

  还有村民高兴地告诉我们:“新房子会有厕所,不会再用茅坑了。环境会好得多”。

  好日子,从一砖一瓦垒砌

  昨日,核桃坪村55户“侨心居”落成,各家门口种上了杜鹃、茶花和樱桃等等。沿着村道一溜儿过去的新屋,一间比一间漂亮,令来考察的侨胞和港澳同胞都十分惊讶。村支书说,我们这里山清水秀,果甜菜鲜,所以各家都想做长远打算,经营乡村旅游,有的是姐妹,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合建,将来可以在做生意时互相照应。

  年轻的付登全夫妇抱着在地震后一个月出生的女儿,在新家门口收到中山侨资企业商会副会长阮建周捐助的10000万现金。他的新房103平方米,政府资助2万元,侨胞捐助1万元,其余6万由自己贷款和借款。他告诉我们,他在镇里的砖厂工作,廖学芹和她的三个妹妹一起联建侨心居,发展休闲旅游和经营绿色农产品。地震中,几个姊妹的木结构房屋全部倒塌,震后她们凑了30万元联建侨心居,侨心居按照农家乐的规格设计,住宿和饮食一应俱全。

  “丈夫在外打工,我们就在家照顾父母,并经营农家乐,大小也算是个老板了”,廖学芹说,她们的农家乐五一就要开张,是核桃坪村最早开张的农家乐,“我们相信,只要用心经营,不但能吸引都江堰、成都等周边地区游客,还能吸引不少外地顾客远道而来。”

  她们姊妹5个,原有一个弟弟     
 
  水田坪村村民赖文华的新屋呈凹形,刚刚落成12天,这是他与两个儿子、小舅子四家合建的。

  他很庆幸,地震发生时,他家人都在外务工,种地。因为倒塌的房屋恰恰压在他的床铺的位置。

  他说:“我的小儿子去年底结婚,但因为建房借贷款15万元,他提出将摆酒推后几年,我们打算在新屋办农家乐经营,另外山上种了15亩猕猴桃,3亩板栗,还有一些药材黄连,我原先的房子被震塌在山上,那块地被我改做种果,预计3、4年之后都会陆续有收入。我有信心5年可以还清借贷款,过上舒心日子。”

  老爷爷对我们说着什么,见我们听不懂,便示意去摸摸墙壁,原来他是说新屋的墙光滑得像玻璃一样;又指给我们看墙上的电灯开关,原来被他手巧的孙媳妇装饰上了蕾丝花边,看得出这一家人都为他们的新家而自豪。

  新屋建好后,赖文华的儿媳侯静从娘家借来几千元购置家具,新房里摆放着新买的沙发、茶几、彩电、衣柜。侯静说:“新屋比老屋好得多,什么都是新的,希望一切重新开始,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地震后,赖文华一家忙于整理房子,一直没有外出打工,现在房子建好了,家人开始考虑以后的工作出路。

   “希望大爱能够长久维持”

  ――对话四川阿坝州委副秘书长张志宏

  原为汶川县委副书记的张志宏,在震中汶川忙碌了约半年后,于去年12月调任阿坝州委副秘书长、州侨办主任。

  昨日,张志宏在汶川县漩口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虽然离开汶川已经数月,但他仍对汶川灾情了如指掌。他担心,社会对灾区的爱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淡,进而令一些灾区弱势群体在安居之后无法乐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四川,汶川在地震前算是个什么发展程度的地方。其自然条件和群众生活似乎还是不错的。

  张志宏(以下简称张):是的,汶川震前的经济发展比较好,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财政收入排在第57位,连续11年被评为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我县仅仅有10人口,而2007年汶川GDP13亿元,财政收入为1.23亿元,税收7亿元。但地震让汶川损失超过600亿元。

  记:“侨心居”是一个新的援助灾区模式。目前,已竣工的“侨心居”已有785户,更多的“侨心居”将陆续建设完工,你认为它给汶川带来了哪些好处?

  张:这一年来,汶川收到的捐款很多。“侨心居”并不算一个大项目,但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开创了一种点对点的扶助模式,将侨胞的爱心与灾民一对一地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一模式是点对点的帮扶,要求财力跟上,也要求人力跟上。广东为此派出了大量工作人员,让灾民得到实惠。侨心居是德政工程,是侨爱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记:很多灾民在地震之后忙于重建家园,而且田地也毁了。那这一部分人近一年没有工作,他们的生活问题怎么解决?

  张:地震让很多人房子没了,土地没了。今年冬天来临之前,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灾民安居,“侨心居”就是方式之一。安居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乐业。这是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社会对灾区的援助让灾民非常感激,但是社会的大爱会随着地震过去的时间推移而渐渐变淡,当地老百姓财力本就有限,震后的生活尤为困难,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短期内很难乐业。那么,有没有一种机制让大爱得以长久的维持?我想,“侨心居”是个示范工程,这种点对点的救助方式可否延伸到更多更广的领域?这一点仍有待思考。

  记:广东对口援助汶川已近一年,谈谈您心目中对广东援建工作者的印象。

  张:我对广东这个改革开放前沿的援建工作有着极佳的印象。广东13个市对口援建汶川13个乡镇,每个市的援建工作组组长都是当地的市长助理或副厅级干部,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陈茂辉同志不仅任援建工作组组长,还兼任了汶川县委副书记。当时,我当时还在县委工作,与他一起开会。这种情景很有意思,他一个正厅级干部竟然兼任副处级的县委副书记,充分体现了广东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也渐渐影响着汶川。

  比如,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汶川人,一些汶川人开始像广东人一样饭前先喝汤。

  同时,广东援建人员也渐渐学会吃辣,会听四川话,甚至说上几句藏语和羌语。他们在向来宾做介绍时,常常自然而然地说“我们汶川怎样,说这里的果最甜,菜最天然。”这说明广东已经与汶川融为一家人。广东人与汶川人结下的深厚友谊,广东援建的工程,都将在汶川世世代代。

  记:地震以来,灾区干部工作和思想压力都很大,像北川陆续出现干部自杀事件,汶川干部情况怎样?

  张:在地震中,汶川有10名科级干部遇难。灾后,灾区的干部,尤其是乡、镇、村的基层干部工作非常辛苦。有些干部还有亲人遇难,但他们并没有将沮丧的心情表现出来。映秀镇一名村委会主任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但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

    为了保护干部,县委让干部保证休息和探亲时间。但许多人在休息时依旧牵挂着工作,导致休息得不好,身心俱疲。当一些干部工作状态不好时,我们就安排他轮岗或强制休假。现在,汶川干部和老百姓的心理状态基本调整过来了,前些天,我路过映秀镇,见到居民开了家饭店,一些少女自发地在店门前跳起羌族舞蹈。这体现了群众的乐观精神,以新的生活走出阴霾。

    地震后,汶川一些干部也得到了提拔,如汶川县委书记提拔为阿坝州政协副书记,还有几名县级干部被提拔为阿坝州的干部。

  记:温家宝总理说,三年重建力争两年完成,展望明年此时,汶川将是怎样的情景?

  张:    作为原阿坝州的工业中心,汶川的工业一期正在恢复生产,二期、三期正在建设中。效益好的企业、生态型企业都在有序恢复,广东汶川工业园区正在培育一些工业产业项目。旅游业方面,汶川拥有九寨沟、四姑娘山、卧龙等旅游景点,我们将打好旅游品牌,尤其是熊猫牌。特别是,在国家交通部的直接支持下,我们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都在紧张建设中。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映秀镇会通新的路。

  记:你们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当地是成了危房,计划建新的吗?

  张:我们是先解决百姓住房,还有公共设施,而县办公楼还要靠后考虑,尚未有决定是重建还是加固。

  记: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在即,目前汶川面临着哪些困难?   

  张:目前,汶川还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震前,汶川的自然灾害点为50处,震后却猛增至4950处。随着雨季的到来,次生灾害会增多。

  群众在新建住房时,首要条件是选择相对安全的区域,这些安全区域都是经过专家评定的。但次生灾害的防范我们依然得十分努力。

上一篇 : 【视频】共建侨心居 同历粤川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