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汕头市在汶川县草坡乡“侨心居”聚居地之一的樟排村举行“侨心村” 的落成仪式。图为“侨心村”的揭牌仪式。
建成后的草坡乡“侨心居”外观整洁,道路宽敞,已成为一道充分展现藏羌民族风情的亮丽风景。
“侨心居”捐助款发放现场。
受助村民喜迁“侨心居”。
左起汕头市援建工作组副组长杨焕新、广东省侨办副巡视员董华民、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局长马逸丽向港澳同胞捐助代表汇报“侨心居”建设情况。
|
广东侨网讯 汕头市对口援建的草坡乡位于汶川县城西南部草坡河流域,距离县城37公里,总面积503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515人,共有农户1010户,农业人口3931人,其中藏族占80%,余为羌、回、汉族,文化以藏羌文化为主。草坡乡距离“5·12”特大地震震中直线距离仅9.3公里,地震造成全乡大部分民房倒塌或严重受损,形成重大安全隐患,需要重建的农房占90%以上。草坡乡属高山峡谷地区,全乡群众居住极其分散,且大多数居住在高半山上,大部分农户经济收入并不宽裕,财产因灾受损十分严重,农房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2008年11月16日,广东省侨办在汶川县漩口镇召开广东省侨务系统“侨心居”建设现场会。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局长马逸丽和汕头市援建工作组组长、市长助理张应杰参加了会议。会后,汕头市外事侨务局根据广东省侨办的工作部署,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港澳等潮籍社团发出倡议书,专程赴港澳参加社团活动,通报捐助“侨心居”情况,广泛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踊跃捐款帮助草坡乡受灾群众建设永久性住房。当时,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已过半载,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已通过各种形式纷纷捐了大量的款物,恰好此时世界金融危机刚爆发,不少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生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此情况下,汕头市外事侨务局仍然把“侨心居”建设当首要工作,全力以赴进行发动工作,使港澳同胞深受感动。
为弘扬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团体和热心人士无私奉献的善举,2009年1月16日,汕头市外事侨务局与汕头市援建工作组在汕头市举行“汕头市侨界新春联谊会暨援建汶川县草坡乡‘侨心居’捐赠仪式,邀请汕头籍海外社团领袖和草坡乡干部群众50多人参加,架接起草坡百姓与汕头人民和汕头海外侨胞的友谊桥梁,营造了凝聚桥心、汇集侨力捐助“侨心居”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发动,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共筹得捐款110万元人民币。其中香港潮州商会、香港九龙潮州公会、香港潮商互助社、香港潮阳同乡会、香港澄海同乡联谊会各捐款人民币20万元,澳门潮州同乡会会长刘艺良先生捐款人民币5万元,汕头龙湖宾馆捐款人民币2万元,香港孙杰深先生、陈庆林先生各捐款人民币1万元,马来西亚陈泰隆先生捐款人民币1万元。广东省侨心慈善基金会配套资金110万元,共220万元资助汶川县草坡乡8条村220户受灾农户建设“侨心居”。
对海外侨胞捐助的“侨心居”,为发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捐助善款的最大效益,汕头市援建工作组开展深入细致有效的工作:
一是走村入户搞调研,摸查掌握受助户的困难情况。(1)走村入户调查。汕头援建工作组安排汕头市援川卫生医疗队,利用到各村乡开展巡回医疗的契机,走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各村农房受灾和重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部分困难农户的具体情况。(2)制做统计表调查。与草坡乡政府紧密配合,制作了“草坡乡农户调查统计表”对全乡1010户农户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因灾伤亡、房屋受损、收入情况作了全面具体的调查统计。(3)受助对象调查。根据各村农房受损情况安排全乡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按比例进行层层推报,为最终确定“侨心居”受助对象收集了准确的基础资料。
二是进行细致审核。在摸查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保受助对象的准确性,提高“侨心居”项目的针对性,汕头市援建工作组与草坡乡政府对全乡单人户、双人户和已经接受其他捐助的农户进行细致的甄别。同时召开专题座谈会,请各村干部参加,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的意见,而后对确定的受助农户初步人选进行审核并张榜公示,做到公正公开确定220户列为“侨心居”捐助对象,让迫切需要得到帮助的困难农户得到捐助。
三是规范手续发放捐赠款。为确保每户1万元的“侨心居”捐助款及时足额发放到受助户手上,汕头市援建工作组与草坡乡政府为每户受助户在草坡乡农村信用社开设了一个专户存入该款。 “侨心居”捐助款分两期发放,启动时发放六千元,建成验收后再发放四千元。根据草坡乡各村受助群众居住十分分散的实际,采取集中发放和选派专人直接送达相结合的方式,将存单及时发放到受助户手中。在签领存单时,要求受助户户主本人持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身份证明签字领取,委托他人代领的,则必须持所在村村委会及委托人的书面证明,有效避免冒领情况的发生,确保捐助款顺利发放。通过周密、细致的工作,使“侨心居”的资助款的发放和建设的过程中,都能够按照协议的要求进行,各方面的反映都很好。
四是做好规划,精心实施。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将重建户和分散居住于高半山的特困户做为两大受助对象。在农房重建时相对集中到樟排村和两河村,重点规划建设“侨心村”。其中,樟排村集中重建户共60户,两河村44户。其余116户“侨心居”受助户则分散建在各村高半山上,让居住于高半山上,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比集中居住点更为艰苦的困难农户同样能够感受到海外侨胞的关爱和温暖。
加强对“侨心居”建设的引导,强调峻工验收条款,明确建设标准,根据每户人数的不同,“侨心居”建筑面积每户80平方米以上,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侨心居建设要体现藏羌民族民居风貌并列入验收条款,引导建房户把 “侨心居”打造成为一道充分展现藏羌民族风情的亮丽风景。同时,发挥汕头市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对“侨心居”建设的技术指导,为“侨心村”的居住点配套建设供排水、公厕、绿化、景观、健身器材等市政设施,完善生活功能,美化人居环境。
五是树碑挂牌,彰显侨爱。在“侨心居”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后,汕头市援建工作组认真执行《捐助协议》规定,通过引导,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与四川省汶川县人民政府联合署名在草坡乡“侨心居”聚居地樟排村树立“侨心村”功德碑,以铭记和表彰海外同胞、港澳同胞之善举仁风;建成后的“侨心居”统一悬挂了“侨心居”标志牌,以纪念捐助人的关爱;每户在新居屋前照一张相片,并将相片寄送给捐赠者,以感谢捐助人的恩情。
在“侨心居”建设项目竣工,灾民乔迁新居的时候,汕头市于2010年5月28日在汶川县草坡乡樟排村举行“侨心村” 的落成仪式。汕头市副市长周镇松、汕头市援川工作组组长张应杰、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局长马逸丽参加“侨心村”落成仪式,广东省侨办副巡视员董华民出席仪式并作了讲话,四川省侨办副巡视员李杨阳、汶川县副县长李东红及香港潮州商会、香港潮阳同乡会、香港澄海同乡联谊会、香港九龙潮州公会和香港潮商互助社等社团代表应邀出席了活动。草坡乡藏族、羌族的100多位村民喜气洋洋参加了落成仪式。
广东省侨办副巡视员董华民在落成仪式上说,“侨心居”的落成是广东省侨务系统努力发挥侨务优势支援地震灾区重建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血浓于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民族大爱精神的结晶。他称赞汕头市援川工作组、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海外乡亲情系灾区、造福灾区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表示衷心的感谢!
汕头市副市长周镇松对援建工作组深入调研、严格把关、加强指导,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扎实做好 “侨心居”的建设,把侨胞善款用到实处并发挥其最大效益感到满意。
参加“侨心村”落成仪式的香港社团代表对捐建草坡乡“侨心居”项目的以及汕头市援建草坡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感到十分欣慰。他们表示,捐助草坡乡受灾群众建设 “侨心居”是港澳同胞的一片赤诚情怀,建房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很细致,工作很有成效。在汕头援建工作组、市外事侨务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受灾困难群众拥有一个比灾前更加优美安全的生活环境,他们对此感到非常欣慰。他们还纷纷表示,今后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草坡乡的建设和发展。
建成后的 “侨心居”,让受灾的困难群众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住进了震前所无法比拟的更加安全、坚固、舒适的新房。如今,新建成的“侨心村”生活功能配套、生活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整洁。受助农户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对此无比感慨、心怀感激。(陈雄整理)